媒体聚焦
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会规划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目标,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新目标、新任务对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全新要求。
一是切实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联系和丰富内涵,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贯彻落实,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二是打造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高地。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这些都使我国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资源的“引力场”。“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球布局,开拓交流渠道,拓宽合作空间,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在教育领域率先开放、先行先试,支持雄安新区在新兴和前沿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将指导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教育领域的开放,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我们将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一步发挥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区位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实现高水平发展。
三是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水平开放。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制度性创新、内涵式发展,深化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稳步推进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建设,加强外籍教师管理,规范线上线下课程、教材和考试引进。坚持把教育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放在培养更加适应国家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上,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国际教育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坚守育人阵地、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把质量作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生命线,完善相关教育涉外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
四是加强对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教育合作。推动中国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高层互动,深化务实合作,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一带一路”青年遗产与创意论坛、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等重点活动;深入推进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拓展合作平台,丰富合作模式,持续提升中国教育全球参与度与国际影响力。更加有效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增强中国在重要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和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实施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走出去”项目,推进鲁班工坊等建设。
五是深化对港澳台合作交流。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进一步深化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港澳独特的窗口和纽带作用,提高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质量。推进港澳台招生培养工作,为港澳台学生来内地(大陆)学习就业提供更大便利。进一步加强国情教育,培养“一国两制”和两岸和平发展所需人才。
六是推进后疫情阶段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教育合作交流按下“暂停键”,给跨国(境)流动的各类学生、教师的健康和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严峻挑战。教育对外开放在线上和线下渠道稳步恢复,经受住了疫情“大考”。当前,一些国家疫情恶化,海外留学人员确诊病例人数有所增加。我们将持续做好海外留学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确保前期建立的各类机制平台有效运转,加强防疫宣传和安全提醒,做好对海外留学人员的诊疗救助、心理辅导和困难帮扶工作,解决海外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我们将继续坚持推进教育领域抗疫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做法,改革全球治理,为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还将着眼后疫情阶段,在保障高校校园和中外师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采取线上线下形式,稳妥开展国际会议、国际教育展览、国际学生赛事及学生学者交流,有序重启、恢复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把抓落实和谋长远统筹起来,把开放与发展统筹起来,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