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文学+城市】南国书香节连开两场“读城”分享会,城市传记写作成时代潮流
广州的性格像水、潮州也有血气方刚的一面、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现代城市亦有温度与情感……每一座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城市传记是城市的文化史,也是其性格史。
分享会现场展出的城市传记
前者为城市历史立传,后者书写年轻一代在现代城市中的生活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城市书写互相碰撞,共同讲述城市背后的人文与历史。
城市传记写作成为热潮
在“湾区城市随时代大潮而起”分享会现场,《广州传》《中山传》作者叶曙明、《潮州传》作者黄国钦,以及评论家陈剑晖、陈希、刘卫国等人在现场展开对谈,探讨城市传记的特点及其当下的意义所在。
“近十年来,城市传记逐渐成为一种写作趋势。”《广州传》责编汪泉表示,不仅广东在出,全国都在陆续推出书写地方性记忆与精神、建构城市文化认同的城市传记。北京有邱华栋所写的《北京传》,上海有叶辛的《上海传》,南京有叶兆言的《南京传》。
在这股潮流之下,广东策划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传记系列丛书”,除了已经出版的《广州传》《潮州传》《中山传》,《深圳传》《香港传》《惠州传》《茂名传》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组稿、编辑之中。
记者从新星出版社了解到,中国外文局开展的“丝路百城传”自2017年5月启动以来,已出版国内外城市传记37种(含中文简、繁体,英文,俄文版本),截至2022年3月,该丛书已累计出版中国城市传记16种。
对谈分享会现场
书写城市旨在回应现实
为何城市传记会成为一股热潮?大家不约而同谈到现实的需要。在华南
“书写城市是对现实的回应,是在同质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掘城市的个性与灵魂。”叶曙明认为,中国经历了多年城市化的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城市同质化情况,城市传记则力图打破同质化的束缚,探寻城市的文化基因。
中山大学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尤甚。汪泉表示,各地读者对所处城市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等日益重视,催生了一批通俗易懂、以平民视角解读城市的传记作品。
记载城市历史的地方志,往往存放于书斋之中。而城市传记的先后出版,用文学的笔法,让城市的历史从书斋走向更为广阔的现实,去呼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为城市立传要关注民生细节
在叶曙明看来,一部好的城市传记要关注最底层民众的生活。“我定义的城市传记,不仅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也要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找出它背后的文化原因。通史的视角通常进行宏大叙事,城市传记要从最底层民众的生活来看这个城市的变化。”
所以在写《广州传》时,叶曙明浓墨重彩地书写了生活在市井之中的小市民,写出了广州城市柔性的一面。写《中山传》时则重点关注了时常被误解的“香山买办”群体,甚至认为“香山买办”曾是中山的灵魂特质所在,肯定其在岭南资本积累、文化传播中的历史作用。
“我们写城市传记,要还原构成城市的民生细节、历史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更能打动人。”黄国钦举例,文天祥丧女是历史学家忽略的细节,从细节写更能够塑造出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展现历史的纵深感。
城市传记作为文学作品,以多元的散点透视,从市民的视角记录一座城市,比地方志多了人文情感,多了历史细节,多了人间烟火味。中
对谈分享会现场
写好城市传记的关键是写人
“用市民的视角才能展现市民社会,写城市传记实际上是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陈希认为,“写城市的地理、建设、管理、风物以及市场,关键还是围绕着这里面的时空,围绕时空中的人来写。”
“我们可以通过读史书、地方通志来了解一个地方,为什么还要读城市传记呢?我想是因为读者对城市传记作品有一种期待,希望了解到城市的个性、细节,通过阅读城市传记中文学性的描写,对历史的场面有更细致的把握。像了解一个人的风采一样了解城市的个性特点,这样读起来才过瘾。”陈希说。
陈剑晖认为,对城市的书写首先要写出城市的特点,有了特点才能形成城市性格。城市不是千篇一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他们的精神禀赋气质,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性格。“《广州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书写,表现平民烟火气息,把广州城市的务实性、平民性,还有广州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展示出来。”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人有他的灵魂,城市也有它的精神内核。”叶曙明在写作时经常提醒自己一件事,要把广州这座城市当成一个人来看,写出他的基因、性格和气质。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城市的本质与内核。
关注城市也是关注我们自己
“了解一座城市发展的过去,能够帮助我们有逻辑地推理它的未来。”汪泉补充道,“对一座城市立传也有助于当地的市民建立自豪感和归属感,从城市丰沛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化为随时代大潮共舞的定力。”
城市的灵魂是国家灵魂的一部分,中国故事的讲述也通过一部部城市传记落到实处。谈及城市传记当下的价值,陈剑晖表示,城市传记有助于人们厘清个人与城市、家与国、传统与现代这三重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关注城市,实际上也是关注某个时空下的我们自己。”
城市发展的规律往往是相似的,了解历史上的城市能够指导当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城市传记所勾勒的风貌阐释了城市的发展逻辑,蕴含了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未来的路如何走,可以从这些传记中获得启发。
时代大潮正在掀起,城市传记的华章也刚刚展开。“在未来,我们也会对城市传做出及时修订,补充新时代的内容。”汪泉说。
城市的风貌取决于人的感知
无论是广东还是其他省份的城市传记,往往着眼于历史。而当天下午举行的《假装拥有这座城》新书分享会上,作者小野酱重点讲述了她对当下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伦敦、巴黎……这些年来,因为求学或工作的原因,小野酱旅居过很多城市,但她感觉自己从未真正属于哪座城市,也未曾拥有过它们。
离开原籍,奔向一座城市,再迁往另一座城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生活的现状。
“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任何一个城市,既像是一个闯入者,也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在小野酱笔下,城市有疏离、孤独的一面,更有温暖、流动的风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少人认为,“千城一面”的同质化景观模糊了城市的性格。但小野酱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城市的风貌取决于人的感知,倘若一个人无论去哪座城市都是打卡商业性地标,那么他看到的将永远是星巴克、麦当劳、优衣库等连锁符号,但如果他深入城市肌理,则会发现,每座城市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文化为城市注入独特的风景
“这次来广州,我住在荔湾湖公园附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广州完全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美感。”小野酱说,如果只去地标“小蛮腰”打卡,那肯定会错过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假装拥有这座城》作者小野酱在北京路联合书店分享当代城市生活的感受与经验
长长的骑楼街、五彩斑斓的满洲窗、特色鲜明的镬耳屋……行走其间,岭南古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与现代的城市景观互相碰撞,生发出新的意蕴。在小野酱看来,这是特别珍贵的城市记忆,“希望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都能保留它的文化之根。”
小野酱指出,在中国城市里,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的景观不多,更多的还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缺乏历史的底蕴和故事。有的城市即便保留了传统风貌,但也局限于特定街区,传统与现代缺乏过渡,存在明显的断裂之感。
《假装拥有这座城》作者小野酱在北京路联合书店分享当代城市生活的感受与经验
“伦敦这方面融合得很好,城市景观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行走在街道上,经常会看到建筑上挂着一个小牌子,介绍此处的历史与故事。”小野酱认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会感觉孤独,往往是因为对这座城缺乏了解,无法建立情感链接。
在她看来,现代人与城市建立情感链接的方式,就是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打开心扉和视野,去尽情体验,方能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与温度。
来源: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