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教育答卷
文|袁纪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将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优先谋划,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部署,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10周年。近年来,在教育部和使馆党委的统一部署下,驻塞尔维亚使馆文教处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人才培养、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喜人成绩。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有效互动。
双方高度重视定期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这为双方全面推进教育合作、发掘教育合作新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2017年9月,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第四次会议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举行,塞尔维亚总理安娜·布尔纳比奇和时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被确定为联合会中东欧方第二届秘书处。2021年11月,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教育、科学和技术发展部部长布兰科·鲁日奇出席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并讲话。
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合作基础。
2021年12月,中塞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签署《中塞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和《2021-2025中塞教育合作计划》两个重要基础性协议,为双方教育领域交流合作走深走实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两国教育合作项目不断增加,“中文热”和“塞语热”在两国持续升温。塞尔维亚新增一所孔子学院和三个孔子课堂,在中国开设塞尔维亚语专业和课程的高校也从过去的一所增加至十余所。2018年10月,中塞高等教育研讨会和留学中国高等教育展在塞尔维亚举行,活动全面介绍了中国大学情况,进一步促进了中塞高校学生的双向流动。2022年5月,中塞高等教育合作研讨会暨“塞尔维亚月”主题活动在线举行,推动了中塞高校加入工学学科共同体。这一系列活动拓宽了中塞两国的合作广度,推进务实合作走向深入,实现了更有效的双向互动。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需求。
我处深入广大在塞留学人员,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留学人员的国情教育,厚植留学人员的家国情怀,增强留学人员的使命感,激发留学人员的报国之志。与此同时,始终把学有所成、发挥作用作为留学人员服务工作的落脚点,帮助留学人员做好职业规划,及时传递国内外岗位需求信息,为在塞中国留学人员实习、就业创造条件,鼓励大家服务国家建设。这些年来,多名同学被国内高校录用,从事语言教学工作和“一带一路”区域问题研究,还有一些同学与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国的中国企业成功签约,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是建立合作平台,引导院校合作。
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构建了成员大学间共享信息与资源的重要平台,在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合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院校联盟、音乐院校联盟、旅游院校联盟、体育院校联盟、高校图书馆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联盟旨在聚焦彼此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2019年7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中塞旅游学院成立,成为中塞两国职业教育领域首个合作办学机构。2022年8月,中塞旅游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
五是赢得多方支持,齐心汇聚合力。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发展,在使馆的积极推动下,塞尔维亚政府、塞尔维亚工商会和诺维萨德大学联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致力于促进双方在教育、经济、文化、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此外,中塞教育交流协会积极牵头成立区域高校联盟,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等院校在专业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
六是夯实民意基础,团结凝聚友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塞青年守望相助,互送祝福。2020年2月,在塞中国师生与塞尔维亚艺术家共同参加了主题为“塞尔维亚人民永远和中国兄弟在一起”的音乐会,向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人民表示支持。塞尔维亚疫情严重时期,中国多所高校塞语专业学生录制近百个微视频,与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中文专业的学生们遥相祝福。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塞尔维亚两所小学同四川省内江市两所小学通过视频在线共庆节日。这些活动既加强了中塞青年少年间的感情交流,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塞传统友谊的传承与发扬。
新征程上,教育承载的党和国家的期待和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教育外派干部,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作者系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教育参赞)
来源|神州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