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在地国际化: 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龙华探索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以人员跨境交流为主的传统教育国际化受到影响,教育国际化几乎按下了“暂停键”,很多留学生因为疫情无法返回校园,开始了在线教育。教育国际化出现了新变化,在地国际化思想获得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极大关注。
近期
龙华区教育局与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区教育局举行
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陈旭辉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文国际样板学校、龙华区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大湾区研学营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通过平台共搭、资源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孵推动龙华教育国际化全面发展。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深圳优势
在深圳,在地国际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因为这里有着众多的国际化资源。区域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一种回应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群众需要的积极举措和应有态度,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认为,深圳开展教育在地国际化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龙华,有所曼彻斯通城堡国际学校,现在有60多个外教,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在地国际化教育的资源。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是其重要目标。龙华区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建立了国际人才服务站,吸引了国际性人才。深圳有众多的国际型企业,企业的国际化运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推动着城市的深度国际化。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子女在深圳接受中小学教育,他们在父母的日常熏陶下,在假期回国探亲的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国际化信息。
在地国际化教育是一种更具实践根基的教育国际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主要在国内生活与学习,能出国参加跨境国际交流的只是极少数人。在这种情况下,在地开展国际化教育就十分必要。中小学校因为经费受限、机会有限,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国内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国际教育,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在地国际化教育方面,龙华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办外国语学校系列为主,以国际学校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龙华区公办的外国语系列学校有8所,形成了一个外国语学校发展体系。龙华外国语系列学校教育品牌,适应了时代需要的发展目标,培养着大批未来能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如外交官、外语+艺术家、外语+科学家、外语+记者、外语+工程师、外语+管理者等,打造了“外语+”的系列教学模式。为此,龙华区在地国际化教育在外语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浸入式语言教育”研究成果,不仅把外语作为学习的目标语言,更作为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全方位使用外语,发展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探索开展小语种教学的有效方式,比如为充分发挥区域内小语种教师作用,探索临近学校开展教师走校任教模式。外国语学校在校园设计、文化景观打造、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规划,促进了外国语系列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
除了公办外国语学校,龙华区也有多所民办的国际化学校,如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曼彻斯通城堡学校等。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是香港培侨教育机构与深圳信义集团合作在内地开办的学校,定位于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港人子女提供高质量教育。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龙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积极探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区域内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移动越来越频繁,也有越来越多香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国际学校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探索
从2010年起,深圳就一直倡导教育国际化,龙华区中小学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国际化探索和实践,在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探索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1.把外教请进中小学课堂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
丹堤实验学校的“中加实验班”采用的是把外教“请进来”,在本土学校开展英语教育合作实验的国际化教育探索模式,实验7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离不开校长的实践智慧与改革勇气。在对丹堤实验学校校长张晓丽的访谈中,她介绍自己曾经在区里教科研机构做教师的海外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出国参加培训,虽然每次培训中大家到国外看了、听了很受启发,也很有感想,但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有益改变的并不多,时间一久,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她也曾经反思,除了教师海外培训,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把国外的优秀教师请到我们的中小学来任教,外教给学生亲自上课,本校教师观摩听课,讨论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直接体验了外国教师的授课,校内教师也可以方便的、经常性的听外国教师在本校上课,看外教如何在中国学校实施他们主张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教育研究者可以观察对照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的表现,开展在地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这种想法得到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家委会由一批有想法的家长组成。家委会与学校管理层保持密切联系,家委会组织家长利用学校场地打羽毛球,也组织和教师的羽毛球比赛,加强交流联谊,在交流过程中,有家长提议,说我们学校的名字里有“实验”,我们能不能搞一些实验呢?经过不断讨论,家长们也多方联系,最后决定开展中加实验班。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实验班的费用开支由家长委员会选家长代表负责收支,学校负责教育管理和专业方面的事项,这个实验就这么一直做了下来。由于一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实验设计,实验开展以来,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上得到启发。而其他类似项目,当时依靠了区政府经费支持的实验,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唯独丹迪实验学校这个家长和学校分工合作的实验一直坚持了下来,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度很高,社会口碑很好。
2.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
在潜龙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国际理解教育同样离不开校长的大力推动,该校原校长蔡曼比较认同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她认为,小学生即使不出国,在国内也是需要具备国际素养的,而且中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熏陶。所以学校一直坚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探索出了独特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道路。他们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学科渗透的国际理解教育,即把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由学科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每周或每两周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
很多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开展了几年后都无声无息了,而潜龙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一直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把国际理解教育的任务交给了学科教师,由学科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时间,灵活安排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给予了教师极大的专业自主权,保持了教师的教育热情。同时,这种学科教师任教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师资和课时问题,也开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维度。在长期的积累中,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领导力培养》《国际通识》《全球化的中国知多少》等校本课程供教师参考使用,《国际理解教育读本》在四至八年级开展,每两周一节。在学科教学之外,学校坚持“培养具有传统底蕴、国际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的办学目标,校园文化布置处处彰显国际特色,每年举办中外文化艺术节、传统经典诵读等活动,夯实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观察:在地国际化教育助力龙华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
在地国际化的思想是瑞典马尔默大学副校长尼尔森在1999年欧洲国际教育协会论坛上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地国际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在地国际化立足本土本校,面向全体学生,涵盖学校与国际事务相关的大部分活动。
在全球化时代,教育国际化从高等教育下移到基础教育,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国际化元素的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国际化议题,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走进职场,面对的必将是一个国际理解与合作更密切、交流与冲突更频繁的世界。为此,中小学的国际化教育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民族理解、文化包容的全球化种子。
在某种程度上讲,在地国际化推动了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发展,也促进了本土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育管理的国际化、教育评价的国际化,激发了办学者的国际化思维和全球意识,引导学校注重自身教育资源的发掘利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基于本土本校特点的教育国际化,摆脱了对教育国际化“高大上”的看法和等待观望的态度。
与以人员跨境流动为主的传统教育国际化相比,在地国际化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在地国际化关注本土本校国际化资源,是基于本土资源开展的一种教育国际化,使学生不离本土也能有国际化的学习体验,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国际教育资源。其次,在地国际化更经济。传统教育国际化花费巨大,对教育费用的依赖性高;在地国际化利用本土国际化资源,可因地制宜,免去了交通食宿等巨额开支,花费较少。第三,在地国际化具有普惠性。由于在本校本土展开,面向所有师生,受益面更广,更容易在大范围内营造国际化氛围,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深度参与其中,能使更多的人接受国际化熏陶和教育,让教育国际化惠及每一个师生。第四,在地国际化有利于学校国际化环境建设和教育资源积累。它重视国际化环境的设计和资源的利用,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国际化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得国际化具有一定的累积性。第五,在地国际化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小,可持续性更强。跨境交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疫情等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大,例如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使得跨境国际化教育受到很大影响。在地国际化因为流动性较低,一旦探索出有效的国际化教育形式,就可以持续的开展。可见,在地国际化更可以面向所有学生,受益面更广,普惠性更强,更能适应社会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与期待。
龙华区有很多新办学校,其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等都属于建设期,在此关键时期,龙华区以在地国际化理念为指引,坚持普惠、低费、高效原则,充分利用本土教育国际化资源,开展教育国际化发展,整体推动了区域内中小学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
首先,通过区域教研活动,推动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普及开展。龙华区2020年3月举办了国际理解教育教研活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非中心专家等到场,给教师讲授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历程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国际理念。为引导教师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教研活动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师曾可莉执教的《理解宽容,接纳多元》和初中历史教师李伟忠执教的《走进全球化世界》公开课,让教师在观念上受到冲击,在教学上可模仿。为满足更多教师学习的需要,教研活动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为适应广大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需要,还邀请了《国际理解教育》系列教材编写者做解读,鼓励教师借助教材并结合学科教学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其次,通过国际化教育培训,提升了师资的国际化素养。在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方面,龙华区利用本土资源和海外教育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系列化国际教育讲座,加大教师国际素养培养。系列讲座主题包括芬兰的生涯规划教育,德国的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日本的安全教育,美国、北欧的自然教育等,可根据对教师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培训主题。邀请国内大学有留学经历且对国外基础教育有深入研究的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到龙华区为中小学教师讲授国别教育和专题教育,讲授他们眼中的国外基础教育是什么样的;邀请目前在芬兰、澳洲、英国欧美国家留学的中国学者,在线为中小学教师开展国外基础教育发展主题讲座;借助在龙华区中小学任教的加拿大、英国方面的专家型教师为项目式教育、STEM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等主题的工作坊开展培训。
第三,借助本土国际化教育专家智力资源,实现了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持续开展。龙华区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等合作,借助高校研究者和政府国际教育交流平台的力量,开展龙华区教育国际化现状调研、中小幼校园“双语”语言景观建设、区域内小语种教育教学发展实践研究和“国际理解教育”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等。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国教科文职业教育亚非中心等合作,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开展,培养师生关注全球问题、贫困问题、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世界情怀和全球公民素养。
在地国际化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激活本土国际化教育资源,丰富校园国际化元素,提高师生的国际化感受有积极作用,同时,它对传统教育国际化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尤其在疫情蔓延情况下,教育的在地国际化不仅满足了当下学生的发展,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素材提供: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稿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1年第8期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