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留学最新动态
行前指南|初探留学课堂,知己知彼更快融入
初到留学目的地,可能最不适应且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课堂。学习,是留学生的根本,更快地融入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一、了解院校与课程
在行前,你应对自己即将学习的院校和课程都有所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每一个大学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专业、科研方向的不同,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设施、实习机会以及其他条件也都不同。大家可以浏览院校官网,对学校有更官方、全方位的了解。
二、摸清课堂的模式
以授课方式区分,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叫法会有所不同,最常见的国外课堂模式大致分为:Lecture、Discussion、Seminar、Tutorial、Workshop。
Lecture:即教授在教具的配合下为同学们进行授课讲解,一般是专业基础课或是通识课为主,在阶梯教室或较大的房间。此种形式下教授讲课速度会很快,因此一般会提供课前讲义,建议同学们做好预习工作,否则会出现“听天书”的情况。
Discussion:在报名Lecture后,便需要根据自己时间选择Discussion。每班15-20人,助教会带着大家在课堂上答疑解惑,讲reading或题目等。同学们可能会上每周2次Lecture+1次Discussion,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Discussion,基本能取得好成绩。
Seminar:研讨课的课时一般为30分钟-1小时不等,人数也较少。在研讨课上,不以教授讲课为主,而是同学们自主讨论。这种上课形式很轻松随意,鼓励大家参与进来多问、多说。在研讨课中表现优秀会增加老师对你的好感,对于提高自己的分数也有一定的帮助。
Tutorial:一般指一对一辅导,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到一位老师或学院教授作为个人导师。导师会不定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询问、辅导、跟进大家的课堂学习、作业及论文撰写情况。每一专业的老师也会相应开放自己的辅导时间表,同学们可预约辅导时间。
Workshop:实践课程是理工科或侧重于实践操作的专业接触的更多一些,这种课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课时不定,教授也不一定参加。大家会根据课上的知识和操作教材的指导,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任务,通过做实验、实操和写结果报告进行探索性学习。
三、课堂融入的建议
留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语言。
所以有些同学会带录音笔,把课堂的东西录下来,回家再慢慢听跟着学。但实际上,使用录音笔会在课上时产生一种依赖感——“我录音了,回家可以再听,课上就走走神吧”。从而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既错过了课堂的节奏,还miss了老师用动作/表情所想表达的课程重点。而且,你在课上没听清的这些话,回家用录音笔再重复听,也可能还是听不懂。那如何解决课上听不懂的难题?
1、预习和笔记:教授一般在每节课前都会发讲义或reading list,都是简明扼要的重点和专业知识的解读,如果事先有仔细阅读,课堂上便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没有,便会觉得不知所云。并且,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都会成为日后考试和论文的好帮手。
2、多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深入探索的重要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建议多与老师/同学沟通讨论,这样不仅能激发灵感,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图书馆:这是学校提供的重要学术资源,一般来说,每个科目教授提供的书单(reading list)其中有些书是必看的,有些是起参考作用的。建议这些必看的书一定要借到手,可能需要去图书馆抢,不然可能等上几周都不一定能借得到。
4、整理:建议同学们一个科目准备一个文件夹,每一课的讲义在复习过后放进文件夹,坚持这个习惯,到期末或者写论文的时候就不用愁了。而且回国后,这些资料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5、习惯:拖延症,是学习的最大阻碍之一。一般来说,国外院校作业可能有Presentation或2000字左右的Essay要准备。这些任务都会提前2-3周布置,但有些同学会觉得时间很充足,往往到最后一周才发现reading list上的书还没看,最后只能通宵写论文。为避免伤身,最终又因仓促上阵写不好论文的后果,同学们应该在老师布置作业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准备。